English

分房的小故事

1998-11-26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我从清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已整整40年,如果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1978年为界,前后正好都是20年。而在这前后20年中,我各方面的条件和待遇大不一样: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员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,并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,享受政府特殊津贴,工资增长了20多倍,同时从无到有新建了我的专业试验楼,等等。这里只说说分房的小故事。

那是1972年,我们研究所从上级机关搬出,在新址建了第一栋宿舍楼。这是一栋开门就是卧室的极其简陋的3层楼房,每一单元有一间、一间半和两间的各两套,6家公用两间小厕所,共两单元36套。单位提出的分房条件是:凡有资格分房的,按人口,4口一间,5口一间半,6口两间。有个职工全家11口人,据此提出要分给他4间半,即3种规格的各一套。而我家只有4口人,只能分到一间。当时我同几个单位合作,有一科研成果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,并在合作单位所在地的省报头版头条报道过。所党委书记为了照顾我,说我书多,要分给我一间半的。但是有人反对,说书多可以烧掉,不同意给我多分房子。书记只好作罢,并退一步说那就分一间最好的吧。又有人反对说本单位的双职工应该优先。我们终于住进了一间较好的新楼房。而邻居中住房为两间的,有一位是所级领导,他家有7口人;还有一邻居实际上只有4口人,是借了“户口”按户口本上登记的6口人分的房。

有一位同事感慨地说,大学毕业工作了14年才住这样的房子。不过对我说来,我结婚8年一直住在没有厨房、没有水管的一间小平房里,现在有了一套楼房,还是很高兴的。但是没多久,由于家里拥挤,床上床下尽是书和杂物,因而蟑螂横行,把许多书都咬坏了,我们也毫无办法。这一住就是7年,直到我大儿子上了高中。

1979年,我所又建了两栋4层楼房,每一单元有小一间半、大一间半和两间的3种。有暖气,进门有小过厅,还有小阳台,比原楼房好多了。这次分房条件改为按职务、职称、工龄和贡献大小。这样我就很自然地分得了两间一套的。那位所级领导,也一起搬进了新居,住在我们楼下,依然是邻居,他用羡慕的口吻说我家人口少也住这么大的房子。这年的春节前夕,我们刚迁新居不久,省政府赵副省长和省总工会杨副主席先后来家看望我们。从一间房到两间(实际是小3间),一下子宽敞多了。我们也没有家具,有一亲戚帮我们做了一对简易沙发,客人总算有个坐的地方,就这样接待了省领导。

1986年,我所又建了两栋相类似的楼房之后,再建一栋3层的高工楼,分给高工和所级领导。这样我们又搬进了4室1厅的新楼房,有3个小阳台,有暖气和煤气。从两间到4间,当然更宽敞了。我们有了客厅,买了一架钢琴,摆上一套沙发和18英寸彩电,在当时说来的确很不错了。特别是我在中学学过4年钢琴,大学学过5年手风琴,还曾是北京市大学生合唱团的手风琴伴奏,可是参加工作后从未摸过钢琴。我的琴谱有的送人,有的丢失,真是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家里会有钢琴。我尽情地复习弹奏,欣赏自己喜爱的乐曲,心中无比欢畅。

在搬家时,新买的一张大床搬上3楼特别费劲,我顺口说这以后往下搬也麻烦。有人接着说,你们还要想搬家呀!想想也是,住了这么大的房子,不会再搬家了。

1995年开始,我所先后又建了两栋集资楼房,有两室一厅和3室一厅的。今年初单位再次集资盖3室2厅的6层楼房,内部结构更合理,阳台也更大,且全部安上铝合金门窗。我们正好又赶上了末班车。这次预先分好住房,各家都准备好好装修,让新住房更接近现代的居住条件。估计明年初我们就可迁入新居。

回顾我家住房,从1间到2间到4间,到即将搬入的更宽敞更美观的新居,真是感慨万千,这都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短短20年之间。随着国家的日益繁荣昌盛,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,我真想再工作20年,再作新贡献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